7月6日-8日,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红十字志愿者们分别来到淮阴区刘老庄镇、涟水县成集镇成集社区,以“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精神血脉”为主题,开展“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活动。
实地走访革命老区 重温传承红色记忆
红色教育基地是培育“红色”下一代的重要课堂。走访革命老区,学习红色传统与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加强党性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红十字志愿者们先后瞻仰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馆等地,聆听了金成明老支书讲述的刘老庄连英雄事迹,深切感受到了红色基因的深厚内涵与革命烈士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精神。
在新党员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后,志愿者们还带来诗歌朗诵《南湖的红船》《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彰显着新时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在涟水县成集社区,宣讲组成员寓思想道德教育于红色故事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与革命精神通过宣讲的形式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诗词吟诵流传经典 推普授课传递关爱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提升乡村的教学质量,为乡村儿童提供优质课程,是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义务支教组志愿者们针对当地乡村的教学情况,通过极具文学院特色的文化授课为郑河村、成集社区的留守儿童们送去了关爱。采菊诗社将古典诗词《渔歌子》《春夜洛城闻笛》带入乡村,结合悠扬的古筝配乐演奏,以吟唱的方式进行诗词教学,让孩子们在低吟浅唱中感受古典之美,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经典文化。在互动环节中,猜字谜、绕口令等益智游戏更是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大家沉浸在欢声与笑语之中。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红十字志愿者们还开展了具有师范专业特色的“三字一画”教学展示与普通话的培训,旨在规范孩子们汉字的书写与普通话的发音,提升基本文化素养,积极落实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在志愿者们面对面、手把手的耐心教导下,孩子们认真书写一笔一划,吐清一字一句,并在课堂上踊跃举手发言,学习氛围浓厚。志愿者们还为孩子们送上了精心挑选的书本与文具用品,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深入基层实地调研 聚焦问题振兴筑梦
产业兴旺是振兴乡村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乡村产业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环节。红十字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研。在刘老庄镇特色菌菇种植产业园区,同学们了解到了菌菇生长、售卖过程。参观江苏有才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中,同学们了解了材料包装间的生产加工流水线的工作情况,切实感受到特色产业的兴旺发展与科技进步。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红色文化资源与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情况,志愿者们先后前往刘老庄镇郑河村、刘老庄镇同心社区、涟水县成集镇成集社区等地,以小组形式深入当地政府、市集、商店、居民家中,开展“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问卷调查活动,收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调研活动结束后,学院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整理,聚焦问题、深入分析淮安本土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状况。
通过本次暑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文学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聚焦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也为淮安市进一步加强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