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运河三千里
最美淮安生机盎
遗体器官捐献者在生命的最后关头
用爱重燃他人新生的火种
重新定义生命的意义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4月2日下午,淮安市遗体器官捐赠者纪念园内庄严肃穆,刻有123位捐献者姓名的纪念墙在阳光中熠熠生辉。由淮安市红十字会主办,清江浦区红十字会承办的“生命•希望——淮安市2025年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淮安市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封蕴珊,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张柏,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驻淮高校红十字会、市冠名医疗机构、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消防救援支队、市现代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各县区分管领导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捐献者家属和各界爱心人士共150余人参加活动,共同致敬遗体器官捐献者的无私壮举。
封蕴珊表示,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楼宇的高度,更要看生命的温度;不仅要看经济的增速,更要看精神的厚度。遗体器官捐献者,他们用生命最后的烛火照亮他人的重生之路,用超越生死的抉择诠释人间至善,用行动展现新时代的文明高度。她呼吁要破除观念壁垒、深化社会协同,共同促进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发展。
市第一人民医院丁娇、成天奎用同事赵茜的捐献故事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澎湃力量。
遗体器官捐献者马梦百的女儿、中国好人金驹讲述了生命的延续和爱的传承的故事。
生命摆渡人—市红十字会器官协调员张雪林,带着捐献者及其家人的信任,搭建好生命接力的桥梁,让每一份大爱都能到达彼岸,延续生命。
在《生命的礼物》的朗诵声中,参加活动人员瞻仰纪念碑并献花。活动结束后,红十字工作人员将手书的缅怀话语的粉碎纸张与营养土混合撒入林地,寓意生命在大自然中延续,表达对捐献者的敬意和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