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知识
国际红十字运动的起源及社会基础、文化渊源

时间:2008-12-11  作者:  文字大小:

 

国际红十字运动的起源及社会基础、文化渊源

 

  红十字运动起源于战争救护,瑞士人享利·杜南是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

     1859年6月24日,奥地利陆军与法国——撒丁联军激战于意大利北部村庄索尔弗利诺,受伤或垂死者达4万余人,尸横遍野,血染山岗。时杜南路过此地,见此惨象,深为震惊。于是他发动邻近的卡斯蒂廖村的村民,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护,并安排当地一所教堂作为临时救护所,与法军军医总监取得联系,释放数名奥军军医俘虏,负责治疗工作,并劝导双方医护人员不带成见医治所有的伤病员。

 

  事后,杜南撰写了《索尔弗里诺回忆录》一书,书中提出了两项著名建议:一是在各国设立全国性的志愿的伤兵救护组织;二是签定一份国际公约给予这种伤兵救护组织以中立的地位。

                            

  杜南的建议得到日内瓦一些知名人士的支持,于1863年在日内瓦成立了“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75年更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为实现其“中立”的理想,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即是说服各国政府,不要把战争中的伤员及抢救伤员的人视为敌对者,而应视其为“中立”,得到尊重与保护;并将“中立”概念纳入一部国际性法规中,建立监督与保障体系。

  为达此目的,瑞士政府于1864年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由12个国家签署了《关于改善战地陆军伤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并决定以白底红十字作为从事伤兵救护工作的标志,从而形成红十字运动。

 

  从历史上看,在享利·杜南之前就有南丁格尔等人从事战争救护工作。但将人道主义——对人类的深切同情——从伦理学范畴引伸到法律学范畴,把在战争中采取人道措施的想法变为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人道法和普遍行为,却是杜南倡导及推动起来的,杜南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尊重人的生存权利,主张以不存歧视的态度向一切遭受苦难的人提供救助。

  红十字运动并不会凭空产生,它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14-16世纪,欧洲社会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从科学的复兴到一般知识的复兴,到对道德研究的复兴。16世纪以后,又发展为“人文主义”思潮,即反对宗教教义和中古时期的经院哲学,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后来英、法等国思想家又宣传“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倡导人的价值、人的解放、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形成比较广义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红十字运动表现的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并以“人道”为其宗旨,与“人道主义”这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密切相关的。

  红十字运动遍行于全世界,为不同种族、民族,不同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伦理道德,不同时代、地域的国家、民众所接受,是因其本身的文化渊源,扎根在各种不同的文化,包括最古老的犹太教、儒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之中。

  设在日内瓦的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博物馆用发光的展板来显示这种深远的文化内涵。如犹太教摩西法律中记载:要爱邻居,像爱自己一样;中国儒教《中庸》一书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古印度佛教倡导众生平等,利乐有情思想;基督教《马太福音》记述耶稣基督说:我饿了,你给我吃,渴了,你给我喝,我坐牢,你们来探视我;而伊斯兰教先知说:俘虏是你的兄弟,凭真主的保佑,他才落入你的手中。

  红十字运动的本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这是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人道行为,是响彻千古的声音,是不同文化的相同召唤。因而,红十字运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它的源头,有关专家认为在人类洪荒时代即已存在,历史非常悠久,文化根基非常深厚,是世界不同文化中伦理道德观念的结晶。

  自红十字运动1864年兴起至今,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盛传不衰,为不同时代、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所接受——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